人民網
人民網>>天津頻道

海河藍絲帶:打造新的全民健身目的地 完善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“15分鐘健身圈”

2023年07月13日08:51 | 來源:天津日報
小字號

原標題:健身去哪兒 就在家門口(圖)

東麗區(qū)徐莊子村多功能籃排球場。

“海河藍絲帶”騎行步道效果圖。 圖片由市體育局提供

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,越來越多的市民把鍛煉身體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“去哪兒健身”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。

天津市2023年20項民心工程提出:豐富健身場地類型,滿足群眾多樣化健身需求;利用城市閑置空間資源新建10條健身步道共20公里、100處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、50處鄉(xiāng)村健身廣場,更新200處社區(qū)健身園,增加群眾身邊健身設施有效供給,提升健身場所可達性、便利度;增建球類運動場地。新建50處足、籃、排多功能運動場,擴大運動場地設施供給,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運動需求;建設15公里“海河藍絲帶”自行車騎行道,為廣大市民打造新的全民健身目的地,引領大家跑起來、動起來。

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,今年民心工程中建設的400多處健身場地設施主要分布在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,利用城市社區(qū)金角銀邊、公園綠地等空間資源建設,通過增建多場景、多種類、多功能的運動場地,不斷擴大場地設施產品供給,提升公共健身服務水平,打造高品質健身生活,推動構建天津市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,這些健身場地設施將在年底前陸續(xù)投入使用。

街邊公園改造 成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

住在河西區(qū)德才里小區(qū)的張大爺每天都要外出運動,附近有一個街邊公園,可除了樹蔭和座椅外,沒有健身設施,他只能隨便走走,再和其他老人坐著聊聊天,“希望能有個健身活動的場地,設置一些適合老年人運動的器械。”社區(qū)居委會把居民的意愿上報到了河西區(qū)體育局。在今年民心工程的支持下,該局工作人員經過多輪考察,選定了街邊公園──綠竹公園來建設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。

何為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?即通過在群眾身邊增建小微、智能型、綜合型的社區(qū)健身設施,進一步完善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布局,進一步豐富場地器材類型,舉步可就,進一步提高健身環(huán)境,持續(xù)提升群眾對健身場地設施的滿意度。

河西區(qū)體育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綠竹公園坐落于地鐵3號線吳家窯站B出口旁,原來是塊空地,后經產權單位同意,建設為街邊公園,總面積不到400平方米。這次改造,公園內安裝了一些健身器材??紤]到周邊小區(qū)老年人居多,健身器材大多數適合老年人運動,例如太空漫步機、橢圓機、太極揉推器……同時考慮到了兒童,為他們安裝了蹺蹺板等設施,目前正在建設中。

記者從河西區(qū)體育局了解到,今年該區(qū)確定建設這樣的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共4處,除了綠竹公園,還有梅江潭江道花園、微山路空竹園、危改廣場。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的標配為一條健身步道和10件以上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,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方便健身、快樂健身。

利用閑置土地 建設多功能運動場

今年,天津市合理安排建設一批群眾身邊的室外足、籃、排多功能運動場地,促進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喜愛的“三大球”場地設施供給進一步擴大,為“運動之都”“排球之城”增添新名片。

東麗區(qū)金鐘街徐莊子村有著深厚的籃球運動基礎,喜歡籃球的人很多,經常舉辦村隊之間的比賽。村里原有一處籃球場地,始建于2000年,面積不大,設施日益老化,繼續(xù)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,村民一直希望在家門口建設一處綜合運動場地。趕上今年民心工程的助力,徐莊子村村委會想辦法找場地。村里有個廣場,因為規(guī)劃道路建設被一分為二,“我們利用了廣場三分之一部分和緊鄰的一塊空地來建設足、籃、排多功能運動場?!毙烨f子村黨支部書記趙廣樂介紹,多功能運動場建成后,可以覆蓋周邊2500多戶居民,無論什么年齡段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合適的健身設施。

據東麗區(qū)體育局的工作人員介紹,徐莊子村多功能運動場的占地面積為6971平方米,將街邊公園、運動場和健身區(qū)域有機結合起來,既有園林景觀,也有步道、各類健身設施,還有籃球廣場、籠式足球場、輪滑冰場、網球墻、乒乓球區(qū)…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這里還為兒童設置了不少娛樂設施,有滑梯、爬網、沙坑等。目前這個多功能運動場正在建設中,預計7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。另外,東麗區(qū)金橋街道將楓舒園小區(qū)旁的閑置空地改造成群眾健身場地,增設健身步道、智能健身器械和籃球場,還將建設2個籠式足球場和1個多功能運動場,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,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惠民舉措。

自行車騎行道 海河邊亮麗“藍絲帶”

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,是天津獨特的、具有標志性的寶貴資源,對海河兩岸進行開發(fā)改造已是天津市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志。海河兩岸的開發(fā)建設,使海河在不同的區(qū)域體現(xiàn)出不同的功能,展現(xiàn)出不同的景觀特色,整體上形成內涵豐富的經濟帶和景觀帶。

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(fā)展,城市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人們的出行范圍也不斷擴大。自行車已經從單一的交通出行工具,逐漸過渡為集出行、健身、休閑、游憩、歷史文化體驗、社交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出行方式。自行車專用道屬于綠道范疇,兼具生態(tài)保護、健康休閑、資源利用、綠色出行、經濟發(fā)展等多功能。天津市很多騎行愛好者都希望天津能有一個專屬的自行車騎行道。市民小劉每周至少外出騎行3次,每次兩到三個小時,“有的路段沒有隔離護欄,機非混行,時常要在車輛間穿梭,比較危險。要是有一個專用的自行車騎行道,既安全也方便?!毙⒄f。

今年,市體育局將沿海河建設“海河藍絲帶”自行車騎行道,計劃實施天津灣公園—劉莊橋—吉兆橋—天津灣公園一段,途經臺兒莊路(臺兒莊支路路口—劉莊橋段)、海河東路(劉莊橋—大直沽六號路路口段)、海河東路(大直沽六號路路口—春意橋段)、海河東路(春意橋—吉兆橋段)、臺兒莊南路(春意橋—吉兆橋段)、臺兒莊南路(春意橋東側140米處—春意橋西側170米處段)、臺兒莊南路(春意橋西側170米處—海津大橋段)、臺兒莊南路(海津大橋—臺兒莊支路路口處),全長15.8千米。打造海河兩岸城市騎行道,將步行、自行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主體,引導居民采用“步行+騎行”的出行方式緩解交通擁堵,減少汽車尾氣污染,營造舒適、安全、便捷、低碳的城市環(huán)境。通過規(guī)劃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的騎行路線,直接提升城市休閑購物、旅游觀光、文化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提高城市整體魅力。

“海河藍絲帶”自行車騎行道將對非機動車道路面進行彩色瀝青噴涂,全線增加隔離護欄,布設交通標識、騎行輔助設施等。這些設施中,有用于指導詳細位置的導視牌、騎行專用垃圾桶、自行車停車架、騎行路口助停設施(道路路口范圍內設置“腳踏板”,供騎行者在路口等候紅燈時“歇腳”,不用上下車,提升自行車騎行感受和路口等候排隊有序性),為市民打造一條騎行、健步、跑步的體育設施。當前,該項目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并通過了規(guī)劃審批,處于施工招標階段。

市體育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“海河藍絲帶”自行車騎行道是一條非競速騎行線路,以休閑有氧騎行為主。只要有騎行需求,無論是專業(yè)城市公路自行車還是共享單車,都可使用。“海河藍絲帶”將體育文化與海河文化深度融合,利用騎行、健步、跑步等體育元素串聯(lián)起海河沿岸的文旅、商貿和景觀,實現(xiàn)海河資源共建共治共享,引領全民健身新體驗,打造新的健身目的地,為“運動之都”增添新名片。

補齊短版

豐富產品設施供給

體現(xiàn)“全齡友好”理念

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,“十四五”以來,天津市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大幅增加,體育場地面積達3877.69萬平方米,人均體育場面積達2.84平方米。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(xiàn)全覆蓋,城市社區(qū)“15分鐘健身圈”日臻完善。不過,在取得了可喜成績的背后,仍存在一些短板:一是健身場地設施總量依然不足。場地設施數量和人均面積雖明顯增加,但因建設用地難落實,城市空間利用不足,項目審批、學校場地設施開放率不高等問題,場地總量仍不能充分滿足群眾健身需求。二是小型綜合性體育設施供給存在缺口。群眾身邊小型全民健身中心、多功能運動場、籠式足球場等適合開展綜合性體育活動的設施供給相對不足,在滿足群眾快速增長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。三是區(qū)域之間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差異明顯。天津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2.84平方米,但中心城區(qū)、個別涉農區(qū)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,與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相比,部分區(qū)體育設施建設用地供應、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(yè)的投入相對不足。

市體育局的工作人員表示,下一步他們將采取措施補齊這些短板,合力打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多元治理新模式,充分調動社會力量,構建政府主導、部門協(xié)同、市場助推、法規(guī)保障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新格局。首先要增建一批便捷的健身設施。加強與發(fā)展改革、財政、住建、自然資源、城管等部門協(xié)同,將“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+城市金角銀邊+老舊小區(qū)改造+公園綠地+山地資源+舊廠房改造”等路子走得更深更實,加強體育公園、健身步道、多功能運動場、社區(qū)體育園、智能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建設,持續(xù)擴大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有效供給。另外要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。聚焦老城區(qū)和人口密集地方健身設施缺乏的痛點,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間和完善戶外運動配套設施,推動健身設施綠色低碳轉型,推動土地資金等資源向舉步可及的健身設施傾斜。老城區(qū)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增加社區(qū)健身場地設施,新建居住區(qū)按標準配建公共健身設施。繼續(xù)推動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,提升完善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“15分鐘健身圈”。

另外,還有一些市民反映,社區(qū)內的健身設施比較適合中老年人,適合兒童的并不多;一些體育設施,例如健身步道,使用一段時間就有老化問題,如何加強維護?工作人員表示,今年在社區(qū)戶外微場地的建設中,配備的健身設施就考慮到“全齡化”要求,可以說充分體現(xiàn)了“全齡友好”理念。而在設施維護方面,每個區(qū)現(xiàn)在都有檢修隊伍,還沒有到使用年限的健身設施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會及時維修,過了使用年限存在安全問題的設施一律進行更換,確保群眾使用安全。

專家建議

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

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數字化

“體育強則中國強,國運興則體育興。天津市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戰(zhàn)略,目前全民健身在天津已蔚然成風?!碧旖蚴兄袊厣鐣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黨?;匮芯繂T趙靜靜認為,在理念上,天津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全民健身,在教育、文化、旅游、健康等領域融合發(fā)展,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求,成為獲得感和滿足感的幸福源泉;在架構上,天津市堅持全民健身服務供給不斷增強,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走向更高水平,人民群眾盡享體育運動的快樂美好;在距離上,天津市堅持就近就享的“家門口健身圈”,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舉步可就,滿足“全齡化”要求;在提升改造上,堅持社區(qū)金角銀邊、公園綠地等空間資源充分利用,通過增建多場景、多種類、多功能的運動場地,不斷豐富完善設施產品供給,致力于打造高品質健身環(huán)境。

趙靜靜建議,在今后發(fā)展中,天津市應進一步聚焦群眾健身需求,借助互聯(lián)網和科技發(fā)展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數字化水平,讓全民健身成為新風尚,讓健身設施成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新注釋。(記者 韓愛青)

(責編:孫一凡、崔新耀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
吉木乃县| 叙永县| 南和县| 溧水县| 莫力| 阜城县| 宜川县| 石泉县| 呼玛县| 乾安县| 山东| 东阿县| 台安县| 保靖县| 页游| 阿合奇县| 九江县| 通山县| 屯昌县| 石首市| 泰安市| 射阳县| 同江市| 慈溪市| 昭平县| 读书| 资阳市| 乌什县| 嘉义市| 金寨县| 尤溪县| 肥城市| 焉耆| 永平县| 霍城县| 玉门市| 额敏县| 娱乐| 桃园市| 福清市|